屋有所值

房地產價格有升無降,許多人趕在房價再飆漲前置產自居,也有越來越多人搭上購房投資潮,藉房產升值創造財富。但不管是買房自居還是投資,整個過程都不能操之過急,免得徒增購房成本。

專家指出,不管是認購新房產項目,還是二手房產,都得做足功課,尤其應避免為了搶購心頭好而失去理智,誤陷購房陷阱。房產往往是個人最大筆投資,但有不少人在沒有充足準備下倉促做決定。房地產網站iProperty指出,購房過程複雜,尤其不能單獨行事,早在開始物色房產時就得尋求許多人的協助,這包括房產代理、銀行家、律師和房產督察等。要做出明智選擇,除了咨詢房產中介,也應該尋求家庭成員和朋友的建議或提醒。不過,若咨詢的人經驗不足,可能讓置產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的經歷。所以“問對人”也是一種技巧。

下決定前先巡視
許多人深信一見鐘情,房產亦然。但專家指出,一見鐘情不能套用在房產上,面對現實需求與生活環境才是更重要的考量。即使再怎么喜歡那間房子,最重要確保該房子符合家人需求,也在置產預算內。在決定購買前,可以先在不同時間拜訪鄰里或巡視有關新地區,多了解當地環境和社區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未有孩子,也應該了解當地是否有學校或未來是否將設新學校,確保該房產的未來易手價值。此外,買主在簽約前可以聘請房產專家來測察房產狀況,這些專家知道如何檢測,也會適時提供意見。

提早確認貸款資格
提早確認貸款資格,可讓自己掌握可借貸額度,並決定置產的預算。iProperty指出,提早與銀行或房產代理接洽,可讓欲置產者獲得更多融資建議,例如聯名借貸以加強信貸申請,或在必要時拉長貸款供期。即使具備資格借貸更多,但負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借越多錢,意味每月供款將更多。再者,還得考量提升房屋的成本,例如裝修和購買傢具。為了不讓置產變得這么沉重,專家建議置產和貸款前,應該分析每月支出,包括飲食費、交通、娛樂、車貸和其他供款等。最后還得確保有準備一筆錢來支付購房后的后期成本(一般佔購買價格的2%至5%),以及搬家和維修成本等。別忘了除了房貸供款,還有其他開銷如房產保險、保安與管理費用等。假設無法獲得融資被逼打退堂鼓,也應確保首期款不會被沒收。

買屋新手 先定預算
房產一般是個人最大筆投資,買屋新手務必得做好功課,從預算、房產種類,再到貸款等,都應該有個盤算。購屋者協會建議,買屋前應該先擬定預算,再決定心屬的房產種類。住宅房產可以是公寓、有地住宅、半獨立式洋房等。如果心屬二手房產,建議預算4到6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交易。盡可能避免租約(leasehold)地契房產,因為過去數據顯示,租約地契的價格會比永久地契遜色,而且因需獲得州政府批准,其交易時間亦更長,約7至10個月。如果是向發展商購買,一般經過一段施工期。發展商會按進度向屋主或銀行記賬收取相關金額。從推介開始,一般移交期限是2至3年內。之后是決定房產用途,你可以自居、閒置、托人看管或出租。

鄰里房產影響價值
許多購屋者忘了,鄰居的房子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房產市值。你可以要求房產代理提供鄰近達成交易的價格來比較,這可讓你知道合理的房價。這樣不但可以比較房價,也讓你知道市況、房子狀況和面積等。欲置產者應避免付出比鄰居更高的價格,在決定購買同一地區最貴的房子前,請三思。因為鄰居更低的屋價,會拖低你的屋價。如果買房為了投資,一旦市況下跌逼使你售房,屆時你的房價可能不足以支付剩余房貸。

做好市場調查
位置,仍然是購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許多新手買家對房產市場很生疏,對買什么和買哪些地區的房產沒有一個清晰概念。要做好對房產市場的調查,准買家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在心水地區多看多研究,才能更好的認識和掌握市場狀況。例如,投資者不一定得支付高價在熱門地區購買一種類型的房產,反之可以重新調整一下思維,購買該房產附近不同類型的房產,從中獲取回酬。如果有意在房產市場火熱時進場,最好先瞭解房價大幅攀升的原因,預測附近哪些地區的房價將會上升,再搶先時機。

檢查發展商背景
在確認房產、地點、價格和其他細節后,不要忘了檢查發展商背景和紀錄,包括發展商財務狀況、債務、必要的准證和批准、過去與進行中項目等。購屋者不要被印刷精美的房產冊子和展示單位所迷惑。這些未必會反映在真正待售的房產上,而且展示單位內的裝潢與設備一般非原有房產的一部分。此外,房產位置也應該在考量內,例如房屋是否朝東、位于死胡同、附近設備、靠近大道或工廠等。這些因素對未來房產升值影響很大,不能單靠冊子和展示單位來決定購買。在厘清所有因素、動筆簽署買賣合約前,最后應該確保沒有隱藏成本。

購房應白紙黑字
購房涉及金額高,所有細節與條款都應該清楚的註明,不能輕信口頭協議。當涉及合約時,書面協議總是勝過口頭的。房市火熱,許多熱門地點的房產往往賣氣驚人,但專家提醒,欲置產者不要因此匆忙下決定,尤其不能略過和匆忙簽署房產買賣合約。身為買家,應該明白本身所簽署的合約文件,同時盡可能早些檢閱即將簽署的文件。你可以提早索取文件,撥出時間閱讀條款,必要時應提問。專家指出,錯誤的假設、條款寫得不好或不見,以及不明白有關條款的影響,將會導致更高成本,甚至合約無效。另外,房產購買合約內應註明許多細節,例如在購買二手屋時,假設你要求賣家在交屋前維修廁所,就應該把這個要求列入合約內。這是因為口頭協議很難獲得證明,甚至難以執行。一旦房產轉到你名下,任何原本你認為應該由賣家解決的問題或課題,將變成你的責任。

置產主要陷阱或迷思
1. 單獨行事
2. 一見鍾情
3. 過度貸款
4. 口頭協議
5. 匆促簽約
6. 高價購入
7. 忽視鄰居房產價

置產步驟
1. 先定預算,再決定房產種類
2. 預算交易時間,尤其二手房產
3. 決定房產用途
4. 檢視發展商背景和紀錄
5. 確保沒有隱藏成本

申請貸款必備文件
1. 貸款申請表格
2. 所有申請人的身分證副本(前后)
3. 最新J表格/B表格/BE表格(過去2年)
4. 過去3個月的薪水單
5. 買賣合約副本/存款或訂金收據/發展商的獻購信
6. 地契副本(若有)
7. 過去6個月的銀行戶頭賬單
8. 已竣工房屋的估價報告
9. 現有房貸的最新賬單

可能需要的額外文件:
1. 最新公積金報表
2. 雇主發出的薪資確認信

買房一般程序
1. 選定目標
2. 簽署銀行貸款許可書(Letter of offer)
3. 支付購買價的2%或3%的訂金
4. 屋主/發展商簽約
5. 簽署買賣合約(SPA)
6. 聘任律師處理買賣合約
7. 支付余下8%或7%的首期款(10%)
8. 買賣合約打印和支付印花稅
9. 呈交當局轉名
10. 正式成為屋主

Leave a comment